崔景偁拜师
张惠言〔清代〕
余始识景承于京师,与为友,景承以兄事余。既数岁,已而北面承贽,请为弟子。余愧谢,不获。且谓:“承之从先生,非发策决科之谓也。先生不为世俗之文,又不为世俗之人,某则愿庶几焉。”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我当初是在京城认识景偁,和他结交为朋友,景偁按照长兄的态度来照顾我。几年后,不久又向朝南坐的我下拜,请求做我的学生。我感到惭愧并谢绝了,但对方不同意。景偁说:“偁之所以跟随您,并不是为了在科举考试中图取功名啊。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,也不是个庸俗的人,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。”
注释
余:我,指本文作者张惠言。他是清代文学家。
为:成为。
既:已经。
已而:不久。
北面承贽:拜师。北面,面朝北,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。
为:做。
弟子:学生,门徒。
谢:拒绝。
偁之从先生:
简析
这篇文章记述了作者与景偁的交往过程及景偁求学心路。起初,两人在京师相识并成为朋友,景偁以兄长之礼待作者。数年后,景偁转而恭敬地向他行弟子礼,请求成为其学生,作者感到惭愧并推辞,但未获允许。景偁表明,他拜作者为师,并非为了科举考试或世俗功名,而是因为对方既不写世俗之文,也不做世俗之人,这正是他所仰慕并希望效仿的。此文展现出景偁对学问和人格的真诚追求,以及作者与景偁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。
张惠言
张惠言(1761~1802)清代词人、散文家。原名一鸣,字皋文,一作皋闻,号茗柯,武进(今江苏常州)人。嘉庆四年进士,官编修。少为词赋,深于易学,与惠栋、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“乾嘉易学三大家”。又尝辑《词选》,为常州词派之开山,著有《茗柯文集》。 49篇诗文 95条名句
题三十小象
吴庆坻〔清代〕
食肉何曾尽虎头,卅年书剑海天秋。
文章幸未逢黄祖,襆被今犹窘马周。
自是汝才难用世,岂真吾相不当侯。
须知少日拏云志,曾许人间第一流。
大观楼长联
孙髯〔清代〕
上联: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,披襟岸帻,喜茫茫空阔无边。看:东骧神骏,西翥灵仪,北走蜿蜒,南翔缟素。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。趁蟹屿螺洲,梳裹就风鬟雾鬓;更苹天苇地,点缀些翠羽丹霞,莫辜负:四围香稻,万顷晴沙,九夏芙蓉,三春杨柳。
下联: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,把酒凌虚,叹滚滚英雄谁在?想:汉习楼船,唐标铁柱,宋挥玉斧,元跨革囊。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。尽珠帘画栋,卷不及暮雨朝云;便断碣残碑,都付与苍烟落照。只赢得:几杵疏钟,半江渔火,两行秋雁,一枕清霜。